在北京這座歷史悠久的城市中,有一種小吃承載著無數老北京人的記憶與情感,那就是燒餅。
據傳,燒餅的歷史可追溯到漢代,由班超從西域傳入中原,并在《續漢書》中有所記載,那時的“胡餅”便是燒餅的雛形。歷經歲月的洗禮,燒餅在北京的小吃界中,已然成為了硬核般的存在。
老北京有句俗語:“東一伙子,西一伙子,早點就吃馬蹄燒餅夾果子。”燒餅以其平民化的價格和獨特的口感,深受北京人的喜愛。無論是搭配甜漿粥,還是夾上焦甜圈,亦或是夾肉、搭配涮羊肉、爆肚兒,燒餅總能演繹出不同的美味。
燒餅的種類繁多,按是否帶芝麻可分為燒餅和火燒。燒餅中又有芝麻醬燒餅、馬蹄燒餅、吊爐燒餅等細分;而火燒則包括糖火燒、螺絲轉兒、油酥火燒等。
其中,吊爐燒餅以其獨特的烤制方式尤為引人注目。爐子由上、中、下三部分組成,上面是被鏈子吊著的“吊爐”,下面是用鐵皮糊泥圍成的圓桶狀爐灶,中間是類似平底鍋的鐵盤用來放燒餅。
吊爐烘制燒餅時,上面吊爐內燃起明火,下面爐灶內施以暗火,上烤下烘,不一會兒,外皮酥脆、內部柔軟、一面粘滿焦黃芝麻的吊爐燒餅就出爐了。然而,如今在北京,吊爐燒餅已難得一見。
2025-04-10 11:21:26
2025-04-10 11:05:43
2025-04-10 10:54:20
2025-04-10 09:54:25